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 盐城民宗

建湖县“点线面”立体化工作法同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发布日期:2020-12-21 16:13 [ ] 浏览次数:

建湖县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条主线,找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感情的共鸣点、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积极探索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新途径,全面推行“点线面”立体化工作法,不断完善机制、拓展领域、丰富载体,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的特色优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一、抓实顶层设计“一个点”,在健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一是构建组织网络。有效整合资源力量,组建县、镇、村三级民族宗教工作网络,明确了由镇(街)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村(居)民族宗教联络员243名,实现了少数民族工作全覆盖。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出台县、镇、村、户四级扶助精准脱贫计划,实行系统管理,量化任务清单,实行一名分管领导、一个联络员、一套档案、一户少数民族家庭“四个一”机制。依托我县“塘河讲坛”特色载体,邀请省委党校章凝教授作民族宗教工作专题讲座,全面提升民宗干部的综合素能。三是出台考核体系。把少数民族团结工作目标责任纳入镇村干部岗位考核体系,与信访、人社、扶贫等重点工作挂钩,突出重点、增加权重、强化督查。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机关、企业、校园、社区创建评比达标,树立导向,共同营造民族团结向上的浓厚氛围。 

二、抓细上下联动“三条线”,在构建服务体系上做文章。一是主动作为,精品服务。在少数民族群众居住较多的西苑社区、神台社区挂牌成立了民族工作站,主动为外来少数民族提供政策、信息融资技能培训等方面服务,每年7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进行摸排登记,协助安排就近入学,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依法依规,精细管理。扎实开展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矛盾纠纷调查处理工作,挂牌成立建湖县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妥善协调处理18起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夯实了社会和谐稳定基础。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双创”工作中,经过与少数民族群众沟通协调,城区47家清真拉面店,10家烧烤店响应政府号召,将餐厨垃圾分类处理,有效改善了市容市貌。三是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近年来,组织少数民族经营户外出观摩学习10多次,累计培训500多人次,共扶助“种、加、养”等创业项目18个,资金220多万元,吸纳少数民族群众363人就业。帮助少数民族群众领办12个养殖项目、1个果蔬项目成功签约上海、无锡等地农产品交易市场,实现常年供货。目前,全县共189户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三、抓好团结进步“整个面”,在铸牢同体意识上出实招。一是以活动开展为载体,共同争当“暖心人”。以国家司法日、宪法日为契机,在县希望广场设立咨询台向群众普宣传、解答有关民族宗教方面的政策,为来往群众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接受少数民族群众咨询服务130余次,有效促进了民族关系和谐。二是以结对交往为抓手,共同搭建“同心桥”。围绕“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将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书华夏文明写灿烂人生”的全国写字特色教育品牌带进新疆克州实验小学,组织开展走访、讲座、座谈、捐赠书法教室等系列活动,邀请新疆克州教育代表团来湖考察学习,已形成了常态化的民族文化交流通道。三是以文化交融为亮点,共同打造“连心网”。坚持民族文化和建湖水乡文化一体发展,以建湖双湖公园美术馆为平台,邀请新联会、知联会举办民族文化书画展,增进市民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依托建湖县淮剧、杂技基地,宣传吸收有意向的少数民族群众子女,跟班学习,组建专业的民族文艺演出队伍,积极打造一批相互融通的民族文化精品。 

来源:市民宗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