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9月9日在盐城市全民创业大会上被表彰为“优秀回乡创业人才”后,江苏桃园家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元军变得更忙了。
一方面他要赶紧与盐都区委、区政府领导沟通,争取让公司新上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尽快在盐都落户;另一方面他要继续跑高校、科研院所和草编企业,搜集更多的资料,挖掘更多的故事,购置更多的传统草编工艺品,让公司正在筹建的中国草编历史博物馆在射阳早日竣工投入使用,让草编艺术成为“盐城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
用戴元军的话说,“公司只有不停地发展、壮大,才能对得住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这么多年来对我创业的支持。”
一单生意看出商机
在回乡创业之前,戴元军可是湖南吉首一带有名的“养蛇大王”。1990年春,湖南省保清县复兴镇茶铺村一组土家族养蛇女贾红琴和师弟江苏省射阳县桃园村小伙子戴元军喜结良缘,并在湖南省吉首市开设了“红琴蛇王馆”,生意火爆,年获利70-80万元。2003年“非典”迫使“红琴蛇王馆”关闭,戴元军带着妻女迁往老家射阳。2004年初,他在深圳考察项目时,从朋友处听说一台资窗帘企业正急需80万支质量上乘的芦苇做原材料,且每根1.95米长的芦苇出价高达0.27元。
“芦苇不是我们射阳的特产吗?在射阳,每年的芦苇总产量大约在100万担以上,而这么多的芦苇不是被当做柴草烧掉,就是被扔到河里烂掉。即便一些被用来打帘子、盖房子,一担最多也就卖25块钱。”戴元军心里盘算着:一担芦苇差不多有2500根左右,按一担25块钱算,如果没有损耗的话,一根也就一分钱。这笔生意太划算了,可以顺带着做做。于是,他立刻赶到这家台资企业,将活儿全揽了下来。
谁知,事情并不像戴元军想的那么简单。当他回到老家——射阳县合德镇桃园村时,发现由于正值春天,老家的芦苇资源并不丰富,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凑足80万支的量。
没办法,戴元军只好开车到周边四处寻找。20多天后,在徐州沛县一专做草编产品出口生意的经纪人处,他终于买到了符合客户质量需求的80万根芦苇。
刨去各项成本和损耗,这趟生意戴元军纯赚6万多元。尝到甜头的戴元军决定停掉在湖南打拼10多年创办的企业,回乡改做柴草生意。
这年11月,戴元军投资300多万元,办起了桃园装饰有限公司。主要以芦苇、蒲草、三角草、黄草等为原料,生产芦苇工艺品,高档草编墙纸、窗帘、餐垫等各种家居饰品。
一脚迈入国际市场
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草编产品开发出来了,可一时却无人问津。这下,戴元军急了。
一天,有朋友建议他到网上试着找找“婆家”。一语点醒梦中人。戴元军立刻将本地的芦苇资源以及公司生产的窗帘、墙纸、香水棒、草编原料等4大类460多种产品全部发布到阿里巴巴、环球财富网、中国工艺品信息网等网站上,并在多个网站上开设了网上商铺,集中展示射阳芦苇和公司产品。
这一招果然有效。不久,无锡宜兴一工艺品厂急需一大批芦苇用于工艺品的编织,可苏南地区芦苇资源不丰富,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后来,这家工艺品厂从阿里巴巴网站上了解到桃园公司的产品信息后,主动打来电话,紧急订购了芦苇19万根,每根价格为0.155元。
接着,南京一房产公司为在当年的南京市房产交易会上吸引眼球,在长江边上挖了10多万根芦苇装点展厅,并想在芦苇上放置2万只手工编织的蜻蜓做点缀,可南京市面上很难找到手工编织的蜻蜓。该公司通过万国商业网找到了桃园家饰,并报出了每只1.8元的高价。经过日夜加班,桃园家饰3天时间就编好了2.4万只蜻蜓,并且一次性全部验收过关。最后,多编的0.4万只蜻蜓也被该房产公司买下。
好事一件接着一件。2009年,戴元军带着公司最新研发的草编窗帘、餐垫等样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当年的春季广交会。谁知“一炮打响”,韩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客商看到这些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草编产品后,非常喜欢,纷纷下单订货,订单总额达100多万美元。
“原来草编产品在国外这么‘吃香’。”戴元军欣喜若狂。为了拓宽国际市场,他一边招募能工巧匠、艺术顾问,不断将中国传统文化,盐城盐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融入新产品制作中;一边在欧美、日韩、中东等国家聘请多名“营销专员”,建立国内和国际销售网络。仅去年,桃园家饰就实现出口创汇973万美元。
两步传承草编文化
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国内、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桃园家饰的柴草生意做得蒸蒸日上。这时,戴元军寻思着该把草编文化传承下去了。
可怎么传呢?“文化遗产的传承渠道在民间,它最好的活法,就是在村里活着,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让它成为我们的生活。”戴元军决定分两步走。
第一步,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针对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多数在外的实际,戴元军一方面将芦苇、蒲草、三角草、麻等原材料整理后分发给老弱病残农户,进行划丝、打结、搓绳、劈篾等初加工;与农户签约,将专用木制编织机分发给农户留守妇女,让其在家抽闲编织;组织农户收割野草、玉米苞皮、麦秆、稻草等卖给公司……一方面将企业触角延伸到周边地区,建立了海河、四明、合德等16个分厂,组织留守妇女就近集中创业。而参与草编产品制作后,农民年增收入多的达万元以上。
第二步,筹建中国草编历史博物馆。
谈及建馆初衷,戴元军说:“我希望能为我国草编历史文化传承贡献点力量,让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后能铭记我们的草编历史。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希望随着他们的成长,我们的草编文化、草编技术不会断代。”
目前,博物馆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草编历史材料、展品收集与整理工作也在进行中。
戴元军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射阳县相关部门的支持:射阳县农业资源开发局主动帮其申请了12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帮其申请了500万元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县委组织部带着桃园家饰的产品到欧美推介……
“盐城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创业环境变得更好,各方面的优惠政策让我们这些回乡创业的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创自己事业的‘第二春’”。戴元军说,只要他的“回巢”能给家乡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再辛苦也值了!